浏阳三中
2000年和浏阳十三中合并,2002年创建长沙市示范性高中,2006年创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06年浏阳十中撤并,部分老师、学生并入三中。
浏阳市第三中学
浏阳市第三中学的前身为狮山书院,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浏阳知县赵瑜于古港狮山建文昌阁,旁立义学;道光十九年(1839年)拓建书院,即狮山书院,系清末浏阳四大书院之一。辛亥革命后兴办新学,改名文萃学校。1942年创办狮山私立初级中学,1952年由浏阳县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浏阳县第三初级中学。1958年开办高中,更名为浏阳县第三中学,多年来一直是浏阳市重点高中。2002年创建长沙市示范性高中,2005年跻身入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行列。
学校现拥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逾2000人。在职教工174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拥有42间教室、14间完备而规范的理、化、生、劳技等课程的专用实验室和2间语音教室以及省内最先进的物理DIS实验室、数学TI实验室,42间教室均实现多媒体组合,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教学楼、科学馆、体艺楼、生活服务楼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语音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教学考试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教师笔记本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一应俱全。
浏阳市第三中学
一座总面积达4598平方米,内设有灯光球场、标准乒乓球室以及现代化艺术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体艺中心,由于功能齐全,是我省中小学中首屈一指的体艺中心。学校还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达2353平方米独立的图书馆。馆内藏书愈十一万册,配备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采编、编印、流通、情报检索等管理,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已实现高度共享,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校园信息网络的开通和使用,更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所获荣誉浏阳市第三中学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班子务实高效,学校多次荣获浏阳市“优秀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教师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教研成果突出,地理组国家级课题《浏阳市城市布局及小城镇建设进程研究》获全国一等奖,数学组高考复习课题《三段五步教学法》获“长沙市友谊奖”,英语组国家级课题《高中英语创新阅读模式研究》获长沙市二等奖;教师每年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多篇。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该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学校不到20所。
2020年5月6日,浏阳市第三中学入选古港镇2019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名单。
知名校友狮山学子遍布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甚至留学海外。三中贤能荟萃,英才辈出创办中学65年来,她共为国家培养书初中生4218人,高中生18000人,向高校输送人才6000多人。老革命家李志民、张启龙等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科院院士周其凤、著名作家市长谭仲池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求学的足迹。三中教育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2002--2007年连续五年荣获浏阳市高考质量评价一等奖,1998年以来,有李华俊、朱厉同学考入北大,李里、徐欣荣同学折桂清华;近三年在数、理、化、生、信息技术、体育等多项竞赛中共有712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5人,省级奖105人。
浏阳市第三中学
学校以体育为龙头,体艺并举,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现为长沙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代表队连续六年保住长沙市甲级队称号,多次在省、市运动会上摘金夺银;近几年共为高校培养体育特长生260多人,其中6位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在浏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多次获团体一等奖,近三年音、美特长生录取本科院校110人。办学理念浏阳三中,历以治学严谨著称。远在狮山中学时期,就以“博我以文,拔乎其萃”的校训,育才拔贤;改立以后,以“启发常新,晓之以理;力学不厌,持之以恒”为教风学风,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人人成功,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改革与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开拓与进取是学校永远的追求。现在三中人正乘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东风,与时俱进,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走科研兴校之路,正迎着新世纪的朝阳昂首阔步,向着“创一流省级示范,办人民满意学校”目标迈进。
浏阳市第三中学位于古港镇中心,距浏阳城22公里
上一篇:机遇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