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星球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曾有上百颗行星,如今只剩8颗,其他都去哪里了?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曾有上百颗行星,如今只剩8颗,其他都去哪里了?其实我们太阳系行星就有一个实际实例,一直到现在仍然有数百颗“大行星”,自然诸位毫无疑问了解它,因为他便是太阳系行星除了太阳之外最大的一个星体,都是太阳系中通讯卫星数最多的星体,我们就来了解下,木星为什么有这么多通讯卫星?太阳系行星以前也是那么多“大行星”吗?木星的三个通讯卫星群,各自所属三个不一样距离的路轨,并且有一些奇怪通讯卫星,因为它们是特立独行的逆向行驶!木星一共发觉通讯卫星79颗,是银河系内具有较大卫星系统的大行星,也是拥有太阳系行星内较大通讯卫星的大行星!除开木星较大的几个通讯卫星之外,别的通讯卫星的路轨还是比较混乱的,非常明显这种大倾角路轨的通讯卫星是木星中后期捕捉的!逆行的通讯卫星群备至尔尼群、阿南刻群及其帕西法尔群!简单说,太阳系行星初期的情况和木星如今有些类似,但因为在不同路轨上都有较为大型星体成形,因而在这些星体的成长中,周边的小型星体或是基本上同轨的大型星体会逐渐合拼最后轨道上只能剩余一个大行星级别的星体,其实这也是大行星的最基本规定:能清除本身轨道上的其他星体!如同一幅动态图中常表现得那般,但小行星带是一个难题,无数的行星乱七八糟在轨道上运作,按等级来说都是太阳的臣民,与大行星同级别,比通讯卫星高一个等级!将全部行星堆在一起也不过是一个直径大约1200公里的星体罢了,无非就是冥王星通讯卫星-卡戎大小!非常明显这没法产生一颗大行星,由于比卡戎大一点的冥王星也被移出大行星队伍了!小行星带没法产生大中型星体的主要原因科学家猜想是由于木星极大吸引力影响而致!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阳系行星现在依然拥有数十颗“大行星”级别的星体,如果你感觉矮行星也是的话,如果认为行星能够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更多了!因而文章标题所谓上百颗大行星就是说减少了,太阳系行星前期就是这个数量的不计其数甚至更多倍!
太阳系附近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
天文学家们相信,他们发现了一个围绕比邻星运行的新世界。半人马座比邻星是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大约在4光年之外。因此,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猜测的中心,如果我们有机会 探索 太阳系以外的地方,我们计划去那里。现在,随着发现了第三个绕着半人马座比邻星运行的世界,人们的想象之火可能又被点燃了。
这个叫做比邻星的新世界的发现纯属偶然。João法里亚是一项关于世界的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证明另一颗名为比邻星b的行星确实存在。该团队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VLT)来寻找这颗行星。在寻找比邻星b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另一颗行星围绕着比邻星运行的证据。
“一开始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法里亚说。发现后,该团队在2019年至2021年继续观察这颗恒星。更重要的是,研究小组观察了比邻星经历的摆动。这有助于比邻星b在2016年的发现。因为行星对它们的恒星有引力作用,它们的存在经常会导致恒星轻微摇晃。这通常是天文学家从地球上观察恒星的一种模式。根据他们发现的数据,法里亚和他的团队确定Proxima d可能存在。人们还认为,它与比邻星的距离可能与水星与太阳的距离相同。
当然,这个发现并不是绝对的。我们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证明围绕比邻星运行的新世界确实存在。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继续观察它。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到这颗恒星上直接看到这些行星。
当然,比邻星d并不是这颗恒星提供给我们的唯一候选者。如上所述,Proxima b是2016年发现的一个候选者。这颗行星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这意味着温度可以稳定到足以让水聚集在星球表面。不过,除了天文学家的观测之外,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它的存在。
在比邻星b的几年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另一颗围绕比邻星运行的行星。他们将这颗行星命名为比邻星c。法里亚认为,这一最新发现,即比邻星d,很可能是一颗系外行星。这些行星特别难被发现。它们通常会被周围恒星的光线所淹没,因此很难被发现。因此,我们只能推断世界是存在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暗淡的超级地球!它端坐在类地球轨道上:这是微引力透镜的功劳
超级地球的艺术想象图。(图:© NASA/Ames/JPL-Caltech) 天文学家近期以一种曲折的方式发现了一颗有趣的新外星行星。 这颗行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与地球有一些怪异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天文学家目前认为这个星球的质量是地球的4倍。这颗星球的恒星是一颗黯淡的矮星,可能是一颗褐矮星或者“失败的恒星”。虽然这颗星球的轨道距其恒星的距离介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但它的一年却长达的617个地球日。 然而发现这颗行星的科学家团队并没有直接观测到这颗行星。他们也不是通过识别它与恒星的相互作用发现它的。相反,天文学家是由它和它的恒星扭曲和放大光线的方式发现这颗行星的,就像透镜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微引力透镜。 科学家们结合了由两个设施收集的微透镜观测结果发现了这颗新行星:位于波兰的光学引力透镜实验;以及由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亚的三台仪器组成的韩国微透镜望远镜网络。 科学家可以使用微透镜观测的精确细节来计算充当透镜的是什么——通常是一颗恒星。但通过分析目标透过微透镜与未透过微透镜时的亮度,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透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颗孤星。 相关知识 超级地球 是一颗质量比地球大的(太阳)系外行星,不过事实上它的质量还是没有太阳系的冰巨星大。冰巨星是指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地球质量的14.5倍和17倍。“超级地球”这一术语仅仅指的是这一行星的质量,并没有暗指其表面条件和宜居性。对于这类行星有另一个常用术语“迷你海王星”,但“气态矮星”一词可能能更准确的描述那些更大质量的行星。 通常,超级地球是由它们的质量来定义的,这个术语并不包括温度、成分、轨道属性、宜居性或环境。这个质量上限通常为10地球质量(天王星质量的69%,天王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小的巨行星),下限根据不同媒体来源的定义,从1至1.9或5,不等。根据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工作人员做出的定义,“超级地球”一词也被用来指代介于类地行星(0.8-1.25地球半径)和迷你海王星(2-4地球半径)之间的行星。但由另一些意见认为,超级地球一词应该仅限于没有显著大气的岩石行星,或者不仅有大气,而且有固体表面或海洋,以及太阳系的四颗巨行星上没有的液体和大气之间的明显边界的行星。根据行星的的主要成分是固体、冰或者气体,将10地球质量以上的行星称为大质量固态行星、巨无霸地球或气态巨行星。 太阳系中没有已知的超级地球,因为地球时太阳系种最大的类地行星,而其它更大的行星则为气态巨行星或冰巨星,它们质量至少是地球的14倍,拥有非常厚的大气层且没有明确的岩石或液态表面。2016年1月,为解释六个跨海王星轨道天体的行为,科学家猜想太阳系存在第九颗超级地球行星,称为行星9。但据推测,它可能也是像天王星或海王星一样的冰巨星。 作者 : Meghan Bartels FY :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科学家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一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宇宙中分布着无数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云等等天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除了月球,以及太阳系内的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外,满眼所见的都是宇宙中的恒星,或者是遥远的星系。这些能够被我们肉眼看到的恒星,都是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但是以目前的认知,恒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生命应该生活在像地球那样的行星上,但是,行星自身不会发光,所以那些太阳系以外遥远的行星我们很难发现,要发现地外行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随着人类 科技 水平不断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也不断深入,人类逐渐找到了发现地外行星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掩星法”。比如,在我们地球上观测太阳,由于有时候位于地球轨道以内的水星和金星会从太阳表面经过,从而会挡住一部分太阳光线,这种天象我们称为“行星凌日”现象,当行星挡住一部分太阳光后,就会使得太阳的光度发生变化。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用来探测遥远的太阳系外行星,为此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望远镜运行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利用太空光度计,对10万颗恒星的光度进行观测,从而来确定是否有行星凌日现象。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26日发射升空,进入尾随地球的太阳轨道,从而避免地球的遮挡,实现连续观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携带了一个95厘米的透镜,在数年的时间内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十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的存在,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2018年10月30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耗尽燃料并正式退役,但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的海量数据依旧极具利用价值,到现在科学家还在研究中。
最近,科学家对一些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发现了一颗太阳系外行星,这颗地外行星大约距离地球300光年,命名为开普勒-1649C。根据数据分析这颗行星距离所在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距离较为适中,也就是说位于宜居带范围内。所谓“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行星位于宜居带内是可能存在生命的重要依据。行星开普勒-1649C的个头和地球差不多,直径大约为地球直径的1.06倍,也就是差不多13506千米。
我们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黄矮星,而行星开普勒-1649C所在的恒星系统围绕的那颗恒星属于“红矮星”。红矮星的表面温度比黄矮星更低,其质量通常不到太阳的一半,表面温度约为2500K至5000K左右,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就是一颗红矮星。开普勒-1649C所获得的的恒星能量大约是地球获得太阳能量的75%,但是开普勒-1649C轨道距离较近,因此推断开普勒-1649C的表面温度和我们生活的地球差不多。
当然,一颗行星要有生命的分布除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大气层厚度和成分,目前对于这些信息依旧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们只能将行星开普勒-1649C和其他众多地外行星一起列为可能存在生命的研究对象。开普勒-1649C由于距离红矮星非常近,所以其公转周期很短,在这颗行星上的一年差不多是我们地球上的19.5天,也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一年可以抵开普勒-1649C将近19年。随着人类 科技 的进步,在地外生命的 探索 过程中必将会迈出新的步伐。
除了地球哪个星球还可以生存人类
太阳系里就有很多,但是需要改造,比如说火星、木卫二、土卫六等;在太阳系外有一颗距地球大约20.5光年的编号为葛利斯581的红矮星,它有一颗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这颗行星就是葛利斯581d,该行星位于适居带当中,意味着它可能有液态水或生物存在。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可以支持一些类似地球生命的生存,其上可能有淡水资源和降水,科学家们对于这个发现感到非常吃惊。因为早前葛利斯581d行星被他们排除在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行列之外。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发现将为今后探索适合人类栖息的星球铺下道路。今后到达该星球的航天员可能会发现,这个星球周围的环境与地球有着天壤之别。天空是暗红色的,引力也是地球的两倍,在这上面的生命可能会比地球上的重两倍,而且,这个星球目前的二氧化碳层还不适合人类呼吸。葛利斯581d是太阳系外、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它在2007年4月被发现,距离地球约20.3光年,质量是地球的8倍,上面的大气层、温度、水很适合生命存在。但是要造访这颗行星,太空航行科技必须有所突破。以目前的火箭科技,需要30万年才能抵达!即使有接近光速的太空船也要花20年。不过比起600光年外开普勒--22b已经很快了。
地球以外还有什么星球可以让人类居住?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宇宙生命之谜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极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 1500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肯定是存在的。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C~+5O;C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400;C,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都在-140;C以下,环绕它们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其次是甲烷和氨,因此,在这几颗行星上,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着生命的问题, 已经争论了100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目前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23度27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由于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以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所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这两艘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其中有两项重要的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能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两项结果直接证明了,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上没有生命存在。此时,又有科学家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还有待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空中有有机分子的存在。1976年我国东北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这个是一篇小学课文
地球不是唯一宜居星球?这些发现让地球失宠,宜居星球实在是多
回溯 历史 ,我们会发现天文学大概从上世纪初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因为那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虽然他们做研究的环境和设备并不是很好,但依然通过观测和计算奠定了天文学的基础,人类对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之外的空间的了解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埃德温·哈勃就是其中一位奠基人物,哈勃望远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天文界,哈勃被认为是20世纪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被称为“一代宗师”,他生前的重大贡献是确定了恒星系和星系,以及星系之外还存在其他星系,开创了星系天文学,提出了“大尺度宇宙”的一系列概念。也正因为哈勃的贡献,让人类在宇宙中的视野开阔了不少,让近现代科学家在寻找宜居星球和外星生命上有了更多 探索 的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哈勃望远镜升空后,人类多了一种强大的探测工具。根据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推算宇宙中可能存在两万亿个和银河系相似的星系,而每个星系中又至少存在一千亿个恒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但太阳系内存在地球这样的宜居星球,还孕育出了生命,那么其他恒星系内是否也存在宜居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哪个天体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围绕恒星转的系外行星? 根据记载,人类第一次发现系外行星是在1995年,它就是同样围绕着恒星运动的飞马座51b。发现这颗星球的是天文学家麦克·梅耶和狄迪尔·奎罗兹,他们在《自然》期刊上的论文中指出,他们通过径向速度法和天文台的摄谱仪发现了飞马座51b,大约一个星球后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样利用摄谱仪证实了这一发现。 由于该天体是人类首颗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因此当时世界上有许多天文学家都以它为研究对象,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那么这颗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是不是宜居星球呢?答案让人失望,它并非宜居星球。首先是因为它的本质是气态行星,准确地说它是热木星,它的表面并不存在实实在在的岩石表面可供地球陆地生命生存。 其次是它与主恒星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就像靠近太阳的水星和金星一样,因此许多科学家不看好这颗行星的自然环境。 为什么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 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在太空望远镜等天文设备的帮助下,陆续在太阳系外发现不少行星,其中只有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这是为什么呢?200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凌星现象来发现系外行星,然后再根据其他探测数据确定该行星的基本情况。 由于恒星才是真正的光源,而行星不是,因此需要借用恒星的光来确定行星的存在,这就是凌星现象的本质。该现象指的是,在地球观测点和目标恒星之间虚构一条直线,如果有行星刚好运动到这条线上,那么它会遮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芒,从而被地球观测点所捕捉到。开普勒452b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被发现的。 后来经过研究人员的确认,开普勒452b距离i地球大约1400光年,经过粗略计算,它的质量大概是地球的五倍,而且该星球表面存在大量活跃的火山,因此有科学家推测它可能也拥有浓厚的大气层。此外,开普勒452b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85个地球日,仅比地球年多了二十天。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发现它位于该恒星系统中的宜居带,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根据理论计算,银河系内可能存在这么多宜居星球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超过4000颗行星,但这还只是银河系的冰山一角。随着太空望远镜的持续探测,这一纪录应该会被不断刷新。而在开普勒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已确定的系外行星中,可能有7%~75%的行星上存在液态水,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去推算银河系内宜居星球的数量,得到的结果将非常可观。 我们可以保守估计银河系中存在1000亿个恒星系,每个恒星系中平均有两颗行星,那么至少就有2000亿颗行星。再按照比例换算,那么银河系内存在液态水的星球就至少有140亿颗。单单有水还不能证明该星球是宜居星球,因此排除其他因素,以10%的比例再进行计算,那么银河系内也可能有14亿颗宜居行星。 这个结果仅仅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存在较大的推测成分,因此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在探测系外宜居星球方面,又有多少理论计算是符合真实情况的呢? 真的有必要 探索 完所有的宜居星球吗? 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开普勒452b的情况,还需要派遣探测器对它进行探测。人类目前最快的航天器是新视野号,它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6628公里。如果另一架探测器以这样的速度飞向开普勒452b,至少需要2580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不现实的。而且这颗行星的具体情况还不明了,人类现阶段对它的了解还未必都是正确的。 即使太阳系外真的存在宜居星球,人类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去 探索 ,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们为什么不更好地建设地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 科技 实力允许的话,为什么不尝试建设和科幻小说中类似的“星舰文明”呢?所谓的星舰文明,指的是在太阳系内建造一系列太空城,这些太空城连接着不同的星球,这样人类能够去到不同星球进行资源获取。 探索 太阳系外的宜居星球和建造星舰文明,你们认为哪个想法更有可能实现呢?
处于宜居带的星球都有可能存在生命,哪个星球最有可能?
地球是人类生存了数百万年的家园,对于自己的家园,我们本来应该好好保护,让它能够永远美丽,让人类永远生存在地球上。可是随着人类数百年前开启了科技发展的道路之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开始不断恶化,已经慢慢向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步发展。其实地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跟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能源,科技发展越快,对资源的需求也越大,这样就造成了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再加上没有规划的乱开采,生态环境自然也被不断破坏。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是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更是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相信大家都可以真切感觉到现在的环境变化,气候越来越难以琢磨,过去南方基本不下雪,可现在南方到了冬季也是经常大雪纷分,而北方现在的冬季反而越来越暖和了,这种异常的气候,其实也是由环境不断恶化造成的。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也是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而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同时持续升高的气温也会让人类越来越难以适宜高温天气。因此,人类可能在未来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那就是移民外星球。其实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寻找探索新地球的任务,除了在太阳系内寻找外,主要目光放在了太阳系外。太阳系内适宜人类生存的天然星球只有地球,其它星球和地球相似度高的是火星,但是火星也不具备天然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需要未来进行改造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太阳系外,浩瀚的银河系范围内才可能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新地球。科学家启动搜寻系外行星计划后,不断有类地行星被科学家发现,当然大部分和地球的相似度都不高,只有少数和地球相似度高一些,比如,位于22光年外的格利泽667C系统,这是一个有着三颗恒星的星系系统,在这个三星系统中,目前发现的行星数量已经达到了20颗。在这20颗行星中,有一颗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达到了85%,它就是格利泽667Cc。格利泽667Cc的体积和质量要比地球大很多,可以说是一颗超级地球,它围绕着该星系中的一颗红矮星公转,也是处于宜居带内。在围绕这颗红矮星公转的行星,除了这颗超级地球之外,目前还发现了其它三颗行星,其中有两颗岩是类地行星,一颗是气态行星。由于这颗超级地球的主恒星是一个红矮星,因此它所受到接收到的恒星温度辐射只有地球受到太阳温度的90%,即使如此,这颗星球上仍然有着非常舒适的温度,在这种温度之下,这颗星球上极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层。我们都知道,大气层和液态水可以说是生命诞生的重要条件,地球正是有着厚厚的大气层和大量液态水,才会有生命的诞生,人类的诞生。而这颗超级地球如果具备了大气层和液态水,那么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自然也会非常大。科学家在寻找新地球的时候,同样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要知道跟地球相似度非常高的类地行星甚至是和地球完全一样的行星,它们也具备了地球相似甚至一样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是生命诞生的温床,地球能够诞生生命和人类,那么和地球同样生态环境的星球,同样有很大的可能诞生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如果发现的超级地球上已经诞生了生命,那对于人类未来的移民计划可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只是一些简单还没有诞生智慧的生命,那我们自然也不用有太大的担心,到时候直接移民过去就行。可是如果超级地球上已经诞生智慧生命甚至已经发展为强大的文明。那人类的移民计划可能就会被迫终止。当然,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还无法确定这颗距离地球22光年外的超级地球上,是否已经诞生生命。想要弄明白这些情况,只有近距离观测才行。而要做到这一点,飞船的速度至少也要达到亚光速才有可能到达这颗行星。22光年在宇宙距离尺度上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距离,可是对于人类现在的科技来说,一光年都是一个难以跨越的距离,更不要说22光年了。现在科学家寻找探索寻找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的行星,主要目的是积累类地行星数据库,将发现的和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先保存下来,等到未来有能力了再派出飞出探测。而要说未来可能实现的第一次外星移民,最大的可能目标还是在火星。火星距离地球近,只要能够完成对它的改造,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新地球,我们就可以实现移民。可能很多不理解:那为什么努力发展科技,争取有能力走出太阳系,移民到天然的新地球上那不是更好吗?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可能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如果地球的环境恶化问题未来能够得到解决,能留给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发展时间,我们当然不会选择火星做为移民星球,再努力的改造也很难将火星改造成和地球完全一样的星球,要解决火星的磁场问题,就是科学家很难解决的,而没有强大的磁场,火星即使改造成功,也只能是勉强适宜人类生存,人们生生活在火星上可能会感到不适。可是依靠现在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情况,如果在几百年内年找不到解决办法,地球将会变成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得不移民,几百年的科技发展时间,人类未必就可以研究出亚光速或者光速飞行的技术。而且想要向系外行星移民,就需要经历漫长的星际航行,除了要解决速度问题,还要解决重力问题,如果飞船内没有重力系统,不能模拟地球的重力环境,根本不可能经历漫长的星际航行。
十大新媒体平台有哪些
十大新媒体平台有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大鱼号、一点资讯、企鹅号、网易新闻自媒体等等。1、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活跃用户多,流量巨大,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阅读量随便几十万。对于新手和需要迅速引流吸粉的自媒体人而言,今日头条几乎是必备的自媒体平台之一。2、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也是必备的自媒体平台。做的好的公众号都可以融资几百上千万。对于个人自媒体人来说,微信公众号营销效果好,垂直性和私密性较强,能一对一互动可以说是培养粉丝最好的平台之一了。3、百度百家号百家号起步虽然有点晚,但毕竟背靠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权重很高,文章能快速被百度搜录。所以号称品牌背书神器,seo优化神器,排名效果没话说。而且百家号也给开通了阅读广告变现。4、搜狐自媒体搜狐公众平台权重高,排名好,容易搜录,特别适合做公司品牌宣传或个人品牌宣传,对于自媒体新手建立新的网络背书和宣传,搜狐自媒体也是必备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搜狐自媒体是百度的新闻源,只要选对关键词,流量非常大,是做霸屏和排名的神器。5、新浪博客作为老牌的博客平台,新浪博客权重很高,很容易被百度收录,没有每天发布的数量限制。缺点是流量较为分散,关注集中度不高。但是在做个人品牌的过程中,用新浪博客做排名还是挺不错的。建议开通。6、简书简书被认为最好用的写字空间。可以开设自己的专栏,也有打赏功能,用户群以90后年轻群体为主,门槛低,适合写作的新手。简书是书写、编辑、发布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写作编辑工具,风格清新,设计简洁。但变现较慢,需要耐心维护,广告控制严格。7、大鱼号大鱼号的前身是UC自媒体号,后来改名大鱼号。UC云观和新浪看点相似,都是针对移动端的流量,流量很不错,但是这些流量很难引到自己的鱼塘,大多数操作UC订阅号的人都是靠UC订阅号自身的广告赚钱,跟今日头条的头条广告和企鹅媒体的流量主同个类型。8、一点资讯一点资讯类似今日头条,整体流量比头条小,适合偏情感类的自媒体入驻,会有不错的流量。发布文章和审核时间较慢,有推荐,权重比较高。发布的文章也容易被搜录,功能和搜狐公众号相似,适合做品牌和个人宣传。9、企鹅号企鹅号的定位和其他自媒体平台有点不一样,发布的文章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手机QQ新闻插件、QQ公众号、手机腾讯网等渠道平台一键分发,原创好文章,曝光很高,是优质内容创业者的曝光神器。10、网易新闻自媒体网易自媒体流量不大,和企鹅号差不多,比较适合做娱乐性的内容,专业性的不太适合入驻。发布的文章会泛起在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中。
星球是怎么诞生的?
星球的形成从形式上来看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形成天体的物质相互聚集,不断发生碰撞摩擦,最终形成星球。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巨型球状天体,叫做星球(Planet)。星球有一定的形状,有自己的运行轨道。恒星定义: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行星定义:天体;围绕恒星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新宇宙诞生后还会有人类吗?
新宇宙诞生后还会有人类,不止这一种生命形式,人类是宇宙发展变化的产物,会有另一种人类的诞生【摘要】
新宇宙诞生后还会有人类吗?【提问】
新宇宙诞生后还会有人类,不止这一种生命形式,人类是宇宙发展变化的产物,会有另一种人类的诞生【回答】
从变异上讲:也可能我们新的宇宙、新的银河系、新的太阳系、新的地球及新的人类会有变化,也还会有新的人类产生,不过那时的人类会有变异,变异的比我们人类更聪明或更有智慧。【回答】
这些都是未定的,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机生命体或许只是一个智慧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短暂过程,文明发展到更高的程度之后,转为更强大的硅基生命体。【回答】
那是不是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提问】
宇宙是未知的,由于空间、时间、宇宙的膨胀以及宇宙中所有事物的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这导致膨胀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并且没有尽头。【回答】
需要我们宇宙学家,物理学家,人类不断的探索【回答】
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还有科幻小说,作家也在不停的想象,未来是未知的,但是充满遐想的【回答】
上一篇:12月新规都是好消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