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瑞德
重磅!大众汽车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小鹏要教大众造车了?
试想一下,倘若有一款电动车,它具有德国的品质以及中国的智能,那么你会因此而动心吗?估计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想法虽然很酷,但是这种车型并不可能存在,因此,即便是大家再动心也不可能得到。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这几天就实现了呢?在7月26日的晚间,大众汽车就正式搞了一个大新闻。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的协议,并且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就已经计划在面向国内的中型汽车市场时,共同开发出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汽车。至于很多人所期待的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型。根据官方的消息来看,它们的到来是为了补充基于MEB平台而诞生的产品,同时它们也将会计划于2026年步入市场。为了在紧密、长期战略合作中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大众汽车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大约50亿人民币),并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同时在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由于大众汽车的增资,小鹏汽车的身份也正式转变为了“大鹏”汽车。虽然如今人人都知道,国内自主品牌的智能电动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是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能够让外国汽车公司心甘情愿地花大价钱来买技术的情况,还是让不少国人活久见。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汽车的合作规格的定调为长期战略,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将有出现很多“大众标,小鹏心”的电动车出现在大众汽车的门店当中。也许有人会很好奇,大众汽车旗下不是也有之前联名出圈的ID. 系列在进军新能源的领域。然而从近期的销量数据来看,虽然赫伯特·迪斯亲自督战大众ID. 3,但是从2021年上市到现在,ID. 3最高光时期的销量仅为4611辆,之后每个月的平均销量也徘徊在2000辆左右。至于今年的上半年销量,大众ID. 3总共卖出了13665辆。倘若是拿当下话题热度十分火爆的比亚迪海豚作对比的话,大众ID. 3的上半年销量也仅仅只是比亚迪海豚6月销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即便大众汽车在国外被很多人看作是电动车转型的标杆品牌,但是它在国内市场与比亚迪海豚相比,也只能沦为败者食尘。目前来看,当前想要拿下高销量的成绩,最主流的做法就是通过降价的方式来换取销量,但是这个方式对于汽车品牌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大众汽车作为在车圈中浸淫多年的老油条,肯定能明白这个道理,毕竟自降身价的牌一旦打出去,那么从名牌滑落成杂牌自然是指日可待了。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大众也开始迫切想要一个,可以稳住品牌号召力的支柱。小鹏汽车作为国内本土知名度极高的造车新势力。它从驾驶、调校、NVH、三电等多维度来看,相比于大众的电动车,可谓是在综合实力方面做到了碾压大众ID. 系列。除此之外,当代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在这几年以来也出现了巨变,很多国内智能电动车用户在选车时,往往都非常注重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等方面,而这些需求也恰恰是大众ID. 系列的能力短板。相比之下,小鹏汽车的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的能力,恰好也是小鹏汽车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小鹏汽车的崛起也正是凭借着在电动智能领域的积极布局,成功地为自己打上了“智能化”标签。另外,身为资深的“技术控”,小鹏汽车如今还成功构建起了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NOA和城市NOA的落地方案。所以,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也同样具备了本土化数据的优势。优秀的能力以及得天独厚的本土化优势,不仅让小鹏汽车在电动车领域中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同时也让大众汽车对小鹏汽车的各方面垂涎已久。因此,选择与小鹏汽车合作,无疑可以让大众汽车更好地绕过重重的限制,同时能够迅速跟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快速路。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大众和小鹏双方在经过综合考量后所选择的合作,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想法就简单许多。毕竟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就明确表示了自己想要利用智己的平台,推出全新电动车型,以此来进入到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其实,从大众汽车和奥迪汽车与自主品牌之间的合作,就不难看出当前自主品牌在品质与实力方面,可谓是今非昔比。大众汽车作为世界级的汽车巨头,它选择在中国市场与一家诞生不到十年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合作,恰恰也说明了它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也想要寻求变革。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面向大众汽车开放智能化层面的合作,无疑是它的一场在智能化领域的胜利。毕竟大众汽车在官宣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并共同面向中国市场开发电动汽车后,小鹏汽车在美股的股价涨幅超过了41%。让我们一起期待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在强强联手后的表现吧。【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壹车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斥资7亿美元,大众入股小鹏,他们俩合作造车能成功吗?
小鹏,上汽中国汽车品牌居然要当大众和奥迪的“师傅”了,根据大众集团发出的公告上看。大众集团将出资7亿美元(约合50亿人民币)入股小鹏汽车,并成为大众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有相关消息透露,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谈判工作,大众和小鹏在两者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初期合作目标是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而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大众和小鹏牵手,其实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48% 至 32.16 万辆,但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为 8.97 万辆,同比增长 4.8%。远远低于大众的预期,而中国新能源纯电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8.3%,纯电车的销量相比于去年同比增长了44.1%。意味着按照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变化,新能源车将逐渐成为主流。而大众的电动化还没有准备好,首先大众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效果并不理想,今年的5月8日大众汽车集团解雇旗下软件部门CARIAD的大部分高管,以此改革CARIAD的组织结构,重新整顿软件部门。而大众的纯电车ID系列则是基于大众的MBE平台,而MBE平台技术老旧,缺乏竞争力让ID3、ID6等车型完全不是国产品牌的对手。为了提升ID系列的销量不得不开始放出大幅优惠,以价换量才让销量有所上涨。但是通过降价的方式,会伤害品牌的价值。不利于后续的发展,大众急需推出一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车来扭转局面。而小鹏则是在去年推出的G9发布后反响远不及预期,而P7、P5、G3i等车型因为竞品的出现和产品力的不足,销量纷纷陷入低谷。23年一季度总营收40.3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35.1亿元,同比下降了45.9%,近乎腰斩。利润方面,小鹏本季度净亏损达到23.4亿元,毛利只剩7000万,毛利率仅为1.7%。而一季度交付量为18230辆。小鹏自身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进行了内部的改革和调整,今年第二季度小鹏P7i的上市也挽回了一些销量而被小鹏寄予厚望的G6现在还在产能爬坡阶段。如今小鹏提供G9的失败也认识到自身品牌力的不足。需要背靠大众的影响力来提升小鹏的品牌形象,而大众也需要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积累和基于800V高压打造的扶摇纯电平台。大众集团的入股7亿美元也是解了小鹏汽车的燃眉之急,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去研发下一代技术。而这种自主品牌出技术的模式早有先例。奔驰和吉利的精灵#1,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构打造而来,设计方面梅赛德斯-奔驰设计部门操刀,由吉利负责研发制造。但是最近的极氪又基于SEA平台打造的同级别的极氪X,售价上和精灵一号高度重叠,却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配置。不过精灵一号的销量主阵地并不在中国市场,而是在欧洲。而比亚迪和丰田合作的BZ3,则是典型的两头都不讨好。丰田对于BZ3的上市宣传力度并不高。而对与比亚迪来说BZ3的车身尺寸和秦PLUS相差不大,但是起售价却要16.98万起。没有威胁到自身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国内的消费者也不买账。写在最后从比亚迪和丰田、奔驰和吉利的合作来看,国产品牌提供技术平台,完善合资品牌的产品线的车型在中国往往买的并不理想。小编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外双方的利益冲突,不管是比亚迪还是吉利自身原本就有完善的新能源车型矩阵,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不需要贴国外的牌子也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而合作造出来的车定位上难免会和自家车型重叠,为了避免内耗只能提高定价从而缺少性价比。这次大众和小鹏的造车结果到底会不会重蹈覆辙呢?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耀腾车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大众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股权 奥迪与上汽深化现有合作
易车讯 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共同开发的电动车型将配备最先进的软硬件,为中国客户提供直观、互联的数字化体验。各方将在开发过程中贡献其核心能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新车型将不会取代两个品牌的现有车型。”此外,这两项协议均设想在未来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全新本土化平台。伙伴关系旨在快速扩展集团产品谱系,并打造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车型,满足拥有巨大潜力的客户群体及市场细分的需求。有关未来电动车平台合作的细节,将由合作各方进一步协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我们正在加速拓展本土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同时为下一步的创新变革做好准备。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合作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高度互补的优势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同时为小鹏汽车和我们的股东创造价值。”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侠表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推进电动化战略。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依靠性能强劲的MEB和SSP平台。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我们希望开拓更多市场机会。同时,我们也将重点放在与实力雄厚的本土合作伙伴开展联合开发项目上,以迅速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我们的目标是与小鹏汽车一起,从2026年起推出两款新的智能网联车型,为大众汽车品牌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我们和奥迪公司已签署谅解备忘录。结合双方优势,我们将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以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上汽集团将利用其技术优势,参与联合产品开发。双方将携手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共同开创双赢局面。”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财务、IT及法务董事李博睿表示:“奥迪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力推进电动化发展。通过这一合作,我们的电动化战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过去两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强与上汽集团的长期合作。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在中国,为中国’,快速、高效地开发下一代高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与上汽集团这样的本土合作伙伴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奥迪实现在中国开辟高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目标。”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负责大众汽车品牌新车型的开发工作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将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这一科技公司汇集研发、创新及采购功能,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未来,这里将有超过2000名研发及采购专家开展全新智能网联电动车型的相关工作。与当前的车型项目相比,通过联合开发及采购,合作双方将实现显著的协同潜力及成本优势。伙伴关系是大众汽车集团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的重要进展相关合作体现了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基于这一战略,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即把握中国市场的决定性趋势,并更高效地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和创新实力。为加速在华决策及开发流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加强在电动出行、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为此,大众汽车集团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了高度现代化的生产、研发及创新基地。大众安徽将于年内正式投产。此外,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建设了高压电池系统的制造工厂。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也在此建立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及采购中心。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正聚焦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而言,本土化的高科技研发,以及系统性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方针,是在智能网联汽车(ICV)新时代发挥市场引领作用的关键。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斥资7亿美元,大众集团投资小鹏汽车,国产技术要反向输出?
日前,据媒体披露,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双方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合作初期将共同开发两款针对中国市场中型车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新车计划于2026年推出。消息一出,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要知道,这是跨国汽车品牌首次投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在此之前,蔚来汽车也获得中东资本7.4亿美元融资。但大众在汽车行业的地位,不用疆哥多说,此举确实让不少人对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刮目相看。为什么大众要投资小鹏?其实,大众算得上最早转型新能源的合资品牌之一,其推出的ID系列在国内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但今年上半年,大众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为8.97万台,增长量仅有4.8%。相比于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一众国产品牌,大众显然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掉队了。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大众,为什么其新能源产品不受国人待见呢?要知道,大众的品牌认可度在国内还是相当高的,问题就出在产品力上。参考到目前大众在售新能源车型:ID系列车型,相较于一众新势力车型,在设计方面过于“传统”;智能化方面更是弱势(自动驾驶辅助,车机系统);补能技术相对落后。基本可以总结为:新势力车型的潜在用户看重的,大众ID系列基本都没啥优势。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对于目前的大众来说最为缺失。而这三方面,正是小鹏汽车的强项。因此,两者一拍即合也并非毫无道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新能源领域,中国车企确实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但是,中国品牌也别高兴得太早。作为传统车企中的“老大”,其实大众早已经对新能源技术有了宏大的规划,即大众此前发布的2030“NEWAUTO”战略。这个战略有三个重点内容:1.大众将推出全新的SSP平台,将会是大众一个集合了纯电动、全面互联以及高度可拓展性于一身的全新平台。2.软件层面,CARIAD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和端到端电子架构,软件堆栈2.0版本将包含一个适用于集团所有品牌车型的通用操作系统。同时,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3.首款搭载SSP平台的车型ARTEMIS,将在2025年正式推出。所以,大众投资小鹏,并不是把所有的技术押宝在国产品牌身上,只是多方案并行而已。从全球市场来看,其他主要市场(北美、日本、德国等)对智能化的需求真心不高,但国内市场在这一块确实相当“卷”。跟国产新势力合作,也有助于大众在中国市场快速补齐短板。而从小鹏方面来看,大众入股7亿美元,可谓是在资金上解了燃眉之急。要知道,从2022年开始,小鹏汽车的销量就一直没什么起色。旗舰车型G9单月销量在1000辆左右徘徊,曾经的销量支柱P7在改款后单月销量也只有5000辆出头,新上市的G6尚在产能爬坡阶段。今年1-6月,小鹏汽车没有一次达成过月销过万的成就。总体来看,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一方面,大众汽车可能得到实质的技术红利,补齐产品短板,快速跟进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小鹏汽车则可以扩大规模效应,发挥资源整合与采购优势,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去。同时,大众的投资、入股和合作,则是给小鹏的技术做了很强的品牌背书,相当于得到了业内“大佬”的肯定。虽然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上有优势,而且在产业链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尚未真正成熟,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加大研发投入也积极投身到新能源的大浪潮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域无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能否实现双赢?
7月27日,大众中国发布公告,称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受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刺激,小鹏汽车当日美股高开高达15%,收盘时股价涨幅超过26%。此前就在7月中旬,已经有媒体爆料称:据知情人士透露,奥迪正与上汽集团正在就从这家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手中购买纯电动汽车开发平台使用授权进行谈判。此次大众中国发布的公告称大众旗下奥迪品牌与上汽签署战略备忘录,证实了这一传言。从销量上看,2022年,大众ID系列电动车在华的全年总交付量为14.31万辆,小鹏则为12.08万辆;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所有新能源车型的总交付量为8.9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4.8%,而小鹏为9.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2.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销量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大众和小鹏分别只占据1.30%和1.32%的份额。在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去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强势的以BBA、大众、丰田为代表的主流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口碑,都远不如中国本土品牌。在中国市场被迅速边缘化。大众集团旗下现有电动车开发平台梳理自2015年起,为了顺应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大众集团开始在电动车领域投入重金,研发了多个电动车平台以迎合资本市场对电动汽车概念的追捧。这里,我们首先要简要回顾一下大众集团旗下的电动车开发平台。1.MEB平台MEB纯电动平台由大众集团开发,电池电压以400V为标准,供大众旗下主流家用车型使用。轴距、轮距、底盘高度都可以按照车型需求灵活调整。 MEB纯电平台可以做到在更短的车身中加入更长的轴距和更平整的后排地板,可以给乘员带来显著的空间提升以增加舒适性。开发的车型主要面向家庭用户的日常家庭用车。代表车型有大众ID3、ID.4 CROZZ、奥迪Q4 e-tron、Q5 e-tron等。2.J1平台由大众集团旗下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的J1平台其实源于大众集团用于开发高端燃油跑车的 MSB 平台。奥迪与保时捷对该平台经过深入的电气化改造后(即油改电),成为保时捷旗下的高性能纯电动跑车平台。代表车型有保时捷Taycan和奥迪e-tron GT。由于J1平台是基于MSB的传统燃油车平台进行油改电而来,其本质只是大众集团向电动化转型的一个过渡性的平台。目前也只有保时捷Taycan和奥迪e-tron GT两款车型基于该平台开发,未来也不会有后续车型。大众集团旗下如保时捷、奥迪等品牌未来开发的高端跑车都将采用PPE纯电动平台进行开发。3.PPE平台PPE全称为: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高端电动平台),听名字就知道来者不善。PPE平台开发车型主打高端电动车,不仅支持轿车还能适用SUV。充电电压以800V为标准。该平台基本覆盖了B-D的车型分级,也是支撑了大众集团中大型电动车的最重要平台。奥迪A6 e-tron、Q6 e-tron、保时捷Macan纯电版都将基于PPE纯电平台打造。4.SSP平台SSP平台是大众集团全新开发的、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这套平台目前还在开发中,预计将在2024年正式启动。SSP平台是在大众集团旗下MQB、MSB、MLB等三个燃油车平台,和MEB、PPE两个纯电动汽车平台基础上,整合成一个全新的可扩展系统平台。适用于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大众-奥迪何以有求于小鹏与上汽?此前由于软件故障,奥迪推迟了在PPE平台上开发的Q6 e-tron等高端电动汽车的上市发布。此外,大众集团还取消了奥迪的自主旗舰电动汽车Artemis项目,显示出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国新造车势力的高端车型相比,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并非没有作为。它们已经投放了以奥迪Q4/Q5 e-tron、宝马iX3、奔驰EQB/EQC/EQE/EQS为代表的大量新能源汽车产品,且定价也大多在30万以上。但目前大众集团旗下基于MEB纯电动平台开发的几款纯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大多表现平平。数据来源:上险量数据从2022年的上险量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中国30万以上价位新能源车型销量前10名中,国产车型有6款,占据优势。而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则处于下风,且销量靠前的多为在传统燃油车平台上开发的插电混动车型,纯电/增程式车型则处于弱势。以BBA为代表的外资豪华品牌,之所以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弱势,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在华的合资企业里,外方话语权较强,导致产品本土化和适应性不如中国本土车企。其二是从产业结构上讲,此次与上汽、小鹏达成合作的大众-奥迪均为德国企业。早在200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就已经由于巨额亏损,将其手机业务转卖给中国台湾的明基公司。但此后由于经营不善,明基在接手西门子手机以后依旧没能扭转颓势,最终不得不于2006年9在德国申请破产。自此以后德国企业完全退出手机设计制造领域,这直接导致德国在手机、液晶面板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上非常弱势,其车机系统设计师大多没有开发大屏幕、全液晶仪表人机交互界面的经验。因此即便德系车企在其新能源车型上与时俱进地搭载了全液晶仪表,使用体验也远远不如中国车企,导致其在新能源车型上口碑不好。此次大众-奥迪与小鹏汽车、上汽达成合作,也显示出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进一步深入本土化、迎合中国消费者消费喜好的决心。将有望改变此前大众集团旗下纯电动车型在华销售弱势的局面,使其开发的新能源车型更能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有望帮助大众集团在未来中国高端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扭转不利局面。【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评4点0,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一篇:在家做手工赚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