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爷
马王为民间普遍信仰之神,其由来甚古。《周礼·夏官》注:“马祖天驷也。”马王上应天星,所谓“天马四星”即二十八宿之“房日兔”。据《周礼》所记,国家掌祀之官四时祭马王(载祀典)。民间俗称“马王爷”。他的来历说法比较多[1]。一般说有:
天驷星有说的天上的天驷星,《南游记》里边说他叫做"三眼华光"。
殷纣王之子有说是殷纣王之子殷郊的。《封神演义》里边的殷郊,也有三只眼。
金日磾金日磾
有说是汉武帝时候的大臣金日磾,不过没有"三只眼"。传为西汉之金日磾,字翁叔,乃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随昆邪王降于汉,身高八尺二寸,貌甚威严。武帝封为马监。道教的神明
道教的神明,全称"灵官马元帅"。传说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曜"。
明朝将领马芳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明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明史》有传。在明代镇守边陲的名将中,马芳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当时就有"勇不过马芳"之说,同时代的诗人尹耕还留下"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的诗句。一些曲艺、戏曲作品也将他的故事搬上舞台,如鼓词《香莲帕》、川剧《鱼鳞阵》、京剧《马芳困城》等。
从奴隶到将军的"蒙古骑兵克星"晚明才子钱谦益的一句评语:"观马公(马芳)出身,堪比仲卿(卫青)之寒微,更兼子卿(苏武)之精忠。"
小放牛马王爷
有句俗话,“不给你点厉害,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马王爷为什么有三只眼?这得从河北民歌《小放牛》说起。歌词如下:“赵州桥(来)什么人修
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
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什么人推车
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赵州桥(来)鲁班爷修
玉石(的)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
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柴王爷推车
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那么马王爷和赵州桥、鲁班爷有什么关系,他的第三只眼又是怎么来的呢?请看“赵州桥的传说”。
赵州桥赵州桥
这是中国汉族民间关于鲁班造赵州桥的一段传说。鲁班是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被世人推为木、泥、石、画匠的始祖。他与妹妹鲁姜比赛本领,一夜之间在今河北赵县交河上造成赵州桥。因该桥设计新颖,坚固奇巧,一时轰动四方。鲁班一生谦恭,从不说大话,这时只说了一句“我造的桥坚固耐用,无论多重的荷载都不会出问题。”这引来了远居蓬莱阁的众神仙纷纷前来试探。张果老倒骑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搭裢过来了,鲁班不以为然;柴王爷手推一辆独轮车过来了,鲁班更是不屑一顾。谁知驴、车刚上桥,桥身就“咯叭”作响,摇摇欲坠。鲁班急身跳到桥下,托着拱腹,桥才平安无事。原来,张果老毛驴驮的搭裢里一边装着太阳,一边装着月亮。柴王爷的独轮车上载着泰、华、恒、衡四座名山。张果老说了声,“桥修得不错,就是眼力差了点。”说罢扬长而去。鲁班懊悔地说,“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要它何用?”说着就把自己的左眼珠抠出,摔在桥上。谁知这眼珠转眼间变成一颗玲珑剔透的夜明珠,滴溜溜滚落桥下,被迎面而来的马王爷和牛王爷看见。二人争着要这颗珠子。马王爷先行一步拿到手,正在嘻嘻哈哈高兴之时,一看牛王爷来抢,慌张中把珠子按在额头上,成了三只眼。牛王爷迟了一步,没抢到珠子,懊丧至极,脸色阴沉得快要出水。
据说,赵州桥面上至今还留有张果老毛驴的八个蹄印、柴王爷独轮车三尺多长的车辙和鲁班手托拱腹的两个大手印。木匠吊线和枪手射击时闭上左眼,是因为鲁班“有眼不识泰山”,把左眼珠抠掉的缘故,它警示人们什么时候都要谦虚,不能说过头话。三只眼的马王爷成了嘻嘻哈哈、乐天达观人的代名词,如果你不高兴,脸色难看,别人就会比喻你和牛王爷一样。
其实,历史上的赵州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是历史,由它去吧。
三只眼听说过“马王爷,三只眼”的故事吗?没听过或记不清楚了,且听吾娓娓道来。
马王爷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游记》里边说他的名字叫做“三眼华光”,是汉族民间供奉的神灵,在北方“五圣庙”中尊为五神之首。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玉皇大帝派星日马(这是马王爷的学名)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去四方巡察善恶。这四个神东南西北各走一方,没几天,先后返回天庭向玉帝述职。其他三个神所报的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只有星日马查访的善恶之事都有,并且有豪强欺负穷人的事。玉帝看了有所怀疑,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得知娄金狗三神所报不实,他们在下界贪吃受贿,昧着良心说了假话。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玉帝连声夸他明察秋毫,又赐给他一只竖着长的眼睛。从此,马王爷比以前更加目光如炬人见人怕。于是,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上一篇:宫宏佳
下一篇:没有了